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证号:9943 
  著名画家孟夏官方网站  
首页 简介 新闻 作品欣赏 相册 给我留言 与我联系  
 作品分类
网站分类:
中国画
     未定义分类
 相册
未定义分类
 站内搜索
关键字:
类别:
 
 服务公告

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加微信联系我们
 新闻详细信息
密中求疏 塞而见通——《 花开花落•孟夏山水画选 》序
时间:2007-11-6 22:12:06 点击次数:2424

序一
密中求疏 塞而见通
——《 花开花落•孟夏山水画选 》序
马安信

    认识孟夏女士,是在一次与画家朋友们的聚会中。
  在我的印象里,孟夏是个很灵秀很文静的女人,远不如她的名字那样热烈炽情,四川美协的朋友介绍:作为一个画家,一个女画家,孟夏的绘画艺术就如同她的人一样厚重,一样睿智,一样有深度,一样有品位。那是因为她把自己生命中最激越、最成熟、最聪颖、最有创意的岁月,都义无返顾地投进了中国大地的山山水水,并且试图用手中的那管笔饱蘸自己生命的汁液写出华夏神州的风采和精魂。
  读懂孟夏女士的人与作品,是在相识之后的岁月里。
  孟夏痴迷于山水画创作,是个虔诚的艺术朝圣者。打开画家的画集,我便仿如推开她的心扉:“向远方看去,那里有我梦寐以求的心的芳草地;向远方看去,那里有我渴慕久远的灵的晨曦;向远方看去,那里有我和你穿越时空般的等待;向远方看去,我从此不再怯懦、迷离。我相信:你是我的缪斯,你是我的血液,在我与你将要相会的地方,那个期盼已久的神圣的等待,定然会呱呱坠地……”捧读孟夏女士写在画集中诗般的心语,研读她的那些大气磅礴的山水画作,我陷入了深深思考之渊。
  我的思考是:何谓大艺术?何谓大艺术的追求?何谓大艺术的风格?
  众所周知:艺术是艺术家在对自然万物的静观、默察、深入、渗透所获得心灵愉悦的过程中,结出的智慧之果。这智慧之“果”,是画家灵魂的美。画家灵魂的美,是构成大艺术的细胞质,是大艺术的生命蛋白。或者说,堪称绘画的真正的大艺术,不是仅靠笔墨技巧或纸剪的“形象”贴成的,而是画家用灵魂唱出来的歌。这用灵魂唱出来的歌,才称得上大艺术,也才是大艺术的追求与风格。当然,大艺术家的作品,常蕴含着一种超时空的人类所共有的向上的美的精神。这种精神能引导人类从琐屑、偏狭、卑污趋向良善、宽容、高贵和自尊。但是,大艺术家的作品,并非幅幅精品,幅幅都是令人称道的“大艺术”。我说这些话,只是想将自己的心里话告诉人们:艺术评论界似乎有个通病,那就是读画人面对绘画大师一类的名家,他的视线是仰视而不是平视;而对名不见经传的不知名或知名度不大的画家,他的视线却是俯视而不能平视。因之,有的评论者的文章,说话便有失公允。我想,这是令人所诟病的。
  “美无处不在。我比较喜欢一种历经沧桑,冷峻而苦涩的美感。它或原始浑朴、荒寒渺远,或雄浑大气、深沉悲壮,如大漠孤烟、燕赵悲歌,如黄钟大吕、铁马金戈……它自然,毫无雕琢之痕,也无脂粉气……”“我读黄宾虹,读出了大艺术的浑厚;我读吴昌硕,读出了大艺术的境界;我读潘天寿,读出了大艺术的凝重……我觉得画者应当把自己的追求放在大艺术上,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与青年画家孟夏女士交谈,我听到了她的心音。作为一个绘画艺术批评者,就让我与读者们一起走近画家,走近画家的作品,以平视的眼光去评析其人其画吧。
  我们说,大艺术必有大吐纳。孟夏善绘山水,用墨或积或破,或焦或浓,或重或淡或清;画面或纵或横,或俯或仰,或擦或点或皴,让人读来,总有一种“景物蓊郁深邃、笔墨坚实豪放,颇得沉着雄浑之致”的感觉,也有一种“苍润博大、远看有势、近看有质”的体悟。《 峻岭嵯峨 》和《谷底闻风》是画家2002年创作的山水画,前者虽取崇山峻岭的一个横断面,然山势嵯峨,层峦叠嶂,蜿蜒不绝;后者亦是十万大山的缩影,然壁立千仞,刀劈斧砍,跌宕峥嵘。两幅画画面都是满到不可再满,密至不可再密,画到无法再画,甚至在留有一点的空白处,也被题款补上。为什么孟夏会将自己的山水画创作置于一种险境,即将自己的画面置于一种密不透风、塞不见地的险境?细读其画,我们会发现她极富灵气,在画面仅有的空隙间不是点染流溪飞泉,就是铺陈烟霞云幔,这就令读者在看似不留余地的“山穷水尽”般的堵塞处,顿获一种豁然开朗的“柳暗花明”般的通透灵动的生机。你能不惊叹这是画家的成功么?我以为:这种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绘画手法,倒是合了黄宾虹的“一烛之光,通体皆灵”的艺术原理,它也成就了孟夏“密中求疏,塞而见通”的独特画风。这种独特的画风,正是走向大艺术的征兆。可不是么?孟夏作画善用重墨,善用积墨,画面往往积墨层层,多次皴染,笔触沉着,墨彩焕发,没有一点轻浮飘忽的地方,读之总给人一种质朴、厚重、安静、肯定的感觉。同时,她的画作中也总有点晴之笔的“一烛之光”,能让人收获一种峰回路转的“通体皆灵”的惊喜。这惊喜不正是画家在创作中终于寻觅到了艺术之“魂”么?
  我们说,大艺术必有大难度。孟夏善绘山水,她在对自然山水的感悟中独有自己的灵性。近代出现了吴昌硕、黄宾虹、潘天寿这样的大家,难免会使后学者的孟夏背上沉重的包袱而步履艰难,然而在她山水画创作的艺术天地里,画家却信守着这样一个准则:古今中外,皆为我用,取精用宏,继承扬弃,志在创新。孟夏曾是一位活跃于舞台十二个春秋的舞蹈演员,她在自己的一篇绘画创作谈中曾这样说:“我感到舞蹈中的一些表现技法,如气息、节奏、刚柔、强弱,包括瞬间的静止、行云流水般的抒情、骤风暴雨般急速的旋转和大的跳跃以及大的开合安排、高潮的处理等等,无不等同于绘画……画面的虚实处理,笔墨间的浓淡关系和整个画面大的势、大的节奏的把握,以及一些特殊技法的表现……”这段话,正是画家山水画创作的经验之谈。孟夏是这样感悟的,也是这样做的。为了追求自己的风格,她梳理着传统山水画的发展脉络,有意地在笔墨上学习龚贤、髡残、黄宾虹等,从而成就自己的艺术创作。回顾画坛,江与月、白云与苍山、山居与流溪,都是历代画家笔下所描摹的物象。然而,有些画家的作品却一如清•沈宗骞《 芥舟学画编卷一•山水•神韵 》所批评的那样:“未解笔墨之妙者,多喜作奇峰峭壁,老树飞泉,或突兀以惊人,或拿攫以骇目,是画道之所以日趋于俗史也。”可在画家孟夏女士的笔下,《 江清月近人 》能让读者聆听江声,抚摸月光,感受岁月匆匆的履痕和岁月一路撒播着生命兴衰轮回的过程;也能令读者在心中体悟层峦叠嶂的山峰在月色里复苏王维诗情画意的意境。《 白云如絮拥苍山 》能让读者从画家的“不似之似”中触到大山的脉跳,泉瀑的流韵,远山的白云,农舍的安谧。更能从其“不止于求其形似”,“当不唯其形,唯其神”的艺术探求中,捕捉新时代中国边远山区的新农村一隅的风貌。这幅“传神、传真、传心”的画作正应了黄宾虹的欣赏标准:“画有三:一、绝似物象者,此欺世盗名之画;二、绝不似物象者,往往托名写意,鱼目混珠,亦欺世盗名之画;唯绝似又绝不似于物象者,此乃真画。”类似的作品,在画家画选中还有很多,诸如《 静中得见天机妙 》 《 庭前绿树吟风雨 》 《 回首青山是菩提 》 《 沐雨山青 》 《 山水无言》 《 山居图 》 《 厚士 》等等。这些作品的创作皆有大难度,而画家孟夏女士却经过自己生活阅历和经验的浸泡,使之在绘画实践中得到了解决。山的劲拔、月的妩媚、江的澎湃,瀑的飞溅、云的飘逸不正是“无声的音乐或静态的舞蹈”么?
  我不是孟夏画选写序的最佳人选,可是她作品的第一位读者。品读孟夏的山水画作品,我以为她的艺术风格,是给人一种浑朴粗豪、丰满炽热、密而醒透、塞而通畅、苍劲老辣、稚拙娟秀、清新洒脱、高华纯正的感觉;而密中求疏,塞而见通,则是其艺术最为独到的特点。可以说,孟夏已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她的艺术生命正在向成熟迈进。然而,我不得不指出:孟夏还很年轻,还未能知“天命”,艺术创作之路还很漫长,她不能陶醉于前期的成功,墨守一种不变的风格,而应牢记一个画家的艺术符号是在开放与多元化中形成的,唯有不懈耕耘,方能有所收获。因为岁月老人是最公正的,艺术之冠最终只会戴在那些将生命融入艺术、并化为血肉的人之头上。
2007年10月8日于蜀都诗梦书斋  
友情链接中国美术协会网 |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网 | 书法家王运涛官方网站 | 画家田小东官方网站 | 画家赵子忠官方网站 | 画家史贵仁官方网站 | 画家蔡元甫官方网站 | 画家赵慧斌官方网站 | 画家杨仕芳官方网站 | 书画家曹大经官方网站 | 画家刘素丽官方网站 | 书画家孙东旭官方网站 | 画家齐建民官方网站 | 画家刘峰官方网站 | 画家张丽官方网站 | 画家彭廷龙官方网站 | 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边杰官方网站 | 油画家黄艺豪官方网站 | 画家李国兴官方网站 | 画家王洪祥官方网站 | 邱楚莲官方网站 | 画家汪国岛官方网站 | 油画家李宾官方网站 | 画马名家刘院明官方网站
首页 | 简介 | 新闻 | 作品欣赏 | 相册 | 留言 | 与我联系
管理助手 | 免责声明
点击次数: 138872
mengxia.caanet.com.cn | 著名画家孟夏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