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江,1956年出生,广东省电白人。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河山画会理事、李可染画院研究员;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院研究员兼南方分院副院长;暨南大学兼职教授、暨南大学文化交流中心副主任;广东岭南诗书画研究院执行院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胡江作品欣赏
1《恩施大峡谷》185x145cm
南山耕云人
一一读胡江国画有感
吴嘉茵
翻开胡江老师的画册,走进一片沉雄朴茂、大气堂堂的天地。山峰巍然矗立,高耸极天;云烟迷蒙氤氲,空灵清润;树木葱郁勃发,生机一片;点景人物寸小,融于山水之中。观画者不禁为画中的气象浑沦,元气淋漓所涤荡,唤起古今之间、天人之际的时间维度的深邃感与宇宙意识的辽阔感。这一切,来自于胡江老师善运黑白之道,挥胸中造化,蕴时代之气,融南北之风,创造出沉实苍润、朴茂清秀的胡江风格。
黑白之道,交辉互映
2《道》110×68cm
胡江老师的画,以墨为主,色为辅,用色取沉着为上。其善用墨,故画面深沉醇厚,充满张力。古人说"高墨犹绿",在胡江老师的画里,黑墨色犹如苍苍翠微,深而秀,灵而动。自古以来,丹青讨耳目之喜。以墨为主的画,"墨团团,黑团团。"(石涛语)此类画,对画者是一种技法和境界的检验;对画的欣赏者,是一种接受能力的检验。以墨为主,是一种经过净化的艺术形式。看似单调,可墨分五色,变化万千,能展现天下万物,足以"席卷整个世界的丰富。"龚贤在谈论用墨时曾说:"愈老愈秀,愈秀愈润,此画之上品。"胡江老师山水画中的用墨之道,浓郁苍秀,淋漓酣畅,有大家风范。
3《苍山祥云》97×8Ocm
中国画中的黑白之道,受千百年来道、禅思想的浸润。道家崇尚自然,认为"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黑白之道寓于太极图中,黑白互生,阴阳对立统一,简单的图形,深蕴宇宙生生之道。佛教的禅宗尚"空",不执着于现象世界。心过滤后的本体世界,少了耳目纷扰的颜色。清淡朴素,自是人生清凉境界。唐人朱景玄曾言:"轻墨落素,有象因之以生,无形因之以生。"知白守黑,生出无限况味。
4《峡谷晨韵》68×180cm
在胡江老师的画中,高山极天,树木深郁,以墨写之。画面留出虚白,如行云流水,变化莫测,以不同的形态出现在画面里,飘浮在大山的山头、腰间,萦绕于清晨的水面、林中,或是在村庄的田舍升起,谓之天,谓之云,谓之烟,谓之水,谓之万象。在画中,其迷蒙氤氲而又壮阔悠远,与茫茫黑墨互为吞吐。一轻灵一刚劲,相得益彰。留白的地方成了画眼,使画面在浓郁厚密透出灵气。通幅构图的大片空白是颇费经营的部分,而实处的小空白,更难安排。在山水树石间,留下斑斑点点空白。这些空白,大大小小,时聚时散,使画面气韵贯通,浑然一体。黄宾虹曾云:作画如下棋,要善于作活眼,活眼多,棋即取胜。所谓活眼,即画中之虚也。我们不得不说,胡江老师是个下画棋的高手。
5《天寒远山静》68X68cm
铸就胡江风格不可或缺的元素,是画中的云烟,尤具感染力,生生之势,吞吐大荒。如《白云抒春》,如《春山祥云图》,云雾苍润淋漓,辽阔深远。这种云气,不但能造就大山之气势和山体的走向,更使画面氤氲出一种象外之象,生发出深远的追寻。白云之际,以墨点鸟。群鸟相呼,我们在大自然的沉吟之中听到了青翠的鸟鸣。山实,虚之以烟霭;云虚,实之以飞鸟。
6《春到鸡笼尖》136×68cm
胡江老师画中的黑,也不是简单的黑。观之山石,层次丰富,令人叹之,墨何止五色?!以干湿浓淡不同的手法,以点擦皴染不同的方式,以中锋侧锋不同的运笔,造就丰富的墨色层次。这些丰富的墨色层次,塑造了大山的体量感,引领人们进入一个理想、玄冥、幽邃深不可测的精神空间。老子云: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在黑白之间,还有一种变化微妙的灰色层次。黑、白、灰,是大自然光影千变万化的明暗神秘感所造就的。这种明暗处理,既借鉴了西方的光影、体积和块面观念,又融入东方的审美观照和笔墨表现。
7《浮山春雨》136x68cm
胡江老师的山水,往往在黑白之外,略施丹青。正因为有了黑白的对比,那颜色,无论是红如朝霞(如《深谷春声》),还是盛绿欲滴(如《朱山绿韵》),均能脱轻浮气,显得高雅沉着。我尤喜欢胡江老师山水中的霞光系列,在《东方欲晓》、《绿湖春晓》等画中,大山沉雄,云烟空灵,天际一抹淡红的晨光,昭示着波澜壮阔的时代风貌。
胸中造化,笔底烟云
8《东方欲晓》185x122cm
中国传统山水画发展至今,所描绘对象主要是山石、树木、烟云等等。面对着相似的题材,每个时代的艺术家都有其特定的表达方法,而学养陶冶、人生际遇、性情禀赋的差异又使其表现方式千姿百态。胡江先生坦言,他如今画中的用笔、用墨、章法甚至意境的营造都离不开人生的造化。概括说来,有以下三点:
9《泰山朝阳图》 68x136cm
一曰学养陶冶。其一为雕塑,来自西方的艺术理念。多年的雕塑经验,赋予了胡江老师对结构、纹理、光线、质量感、空间关系等多重元素的敏感,这成为他的优势。因此,对于山石的肌理、层次的推进、烟云的塑造,他适当吸收西方艺术理念,结合中国传统的笔墨语言,创造出独一无二的胡江风格。不止这样,雕塑这一艺术形式决定了创作者必须观照大格局,通过形体展示形象的动势、情绪与生命力。从三维空间转化到二维空间,胡江老师抓住了它们之间的联系------作品中的"势"、"情"以及"生命力"。因此,胡江老师的大幅画作,如《杏林春暖》,高13米,宽6米;如《万古丹霞》,高2米,宽10米。如此浩然巨作,胡江老师得以从容驾驭,画作气势撼人,一气浑莽。而小幅之作,如《大雾岭》等,方寸之间有大千气势,如大匠运斤,游刃有余。若只看图片,难以想象这只是斗方之作。另一方面,远取其势,近取其质。以刀凿斧劈之力度拿起毛笔,落于柔软的宣纸上,用笔自然多了一分纵横驰骋。细细端详,在《山高水无声》等图中,我们在线条间看到了张力,看到了动势。它们一起构成了画面的气象万千。
10《白云抒春》46x68cm
学养陶冶其二为传统。胡江老师临池多年,濡墨不倦。记得曾与胡江老师一起在台北观赏于右任的书法展,他对我说,年少时多次临写过于右任的千字文。这只是他精习传统的一端。受益于书法金石的蒙养,胡江老师写得一手不错的书法。另一方面,传统文史翰墨的滋养,也使得胡江老师的画作有厚重的文化底蕴。这是十分奇妙的组合-----曾为雕塑家的经历,使得胡江老师的画中多了铮铮之音,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醉心,又使得画作有温润如玉的气质。这本是矛盾的事情,却在胡江先生的画作中如此和谐。
11《深谷叠翠》 210x145cm
二曰人生际遇。若把人生经历写成履历表,胡江老师一定有一本很丰富的履历表。他当过陶艺工人,远赴意大利留学,学过经济学,还曾以自己负责的厂为例写过几篇经济学论文。这是多有意思的人生。我联想起清代石涛一段耐人寻味的话-------"山川万物之上具体,有反有正,有偏有侧,有磐有散,有近有远,有内有外,有虚有实,有断有连,有层次,有剥落,有丰致,有飘渺,此生活之大端也"。虽然有学者认为,石涛在此所说的"生活"是指山川万物的活生生的各种不同的特殊形态。但在我看来,人生百态也如笔下山川,有起有落,有顾有盼,有近有远,有断有连,诸多况味。而这诸多况味,需要人生经历去体悟,去沉淀,去升华。人生的体悟多了,总会在不自觉中融入笔墨中去,用绘画语言去与自然对话,与心灵对话。
12《和风细雨》 68x68 cm
三曰性情禀赋。每一幅画作,所反映出来的不止是画者的技艺水平,也是画者性灵境界、审美品位、阅历眼界的综合体现。观乎胡江老师的画作,我想几乎每个人都会感悟到画作背后是个大写的画家。的确,画如其人,在胡江老师的身上得到很好的体现。我就读于暨南大学艺术美学硕士班几年间,因缘际会,使我有幸随时常至胡江老师的江山艺术馆学习,诗茶待客,书画知音。胡江老师为人磊落大方,又温和细润,如其画,既有北画的气势苍茫,又有南画的清润秀雅。画家是分两种的,一种是对自身的艺术定位是不自觉的,只是埋头作画;另一种是自觉的,探寻时代的风貌,明晰自身的定位。很明显,胡江老师属于后者,诚如他所言------"中国山水画一方面要承接传统的滋养,另一方面,又要面对时代。笔墨当随时代,唯有这样,艺术创作才能不断发展。"因此,在他笔下,有《暨南蒙古包》,为当时的大学面貌留下了可贵的记录;有《榕乡五月》,展现了端午赛龙舟的民俗风情;有《万古丹霞》,为百态的丹霞山注入壮阔宏雄的时代之气。一个画家,能直面时代,明晰自身的艺术定位,同时能师造化,创造出自己的风格,我相信他是可以走更远的。
已未年夏
吴嘉茵于荷风堂
(本文作者:吴嘉茵,暨南大学艺术美学专业硕士,中山大学在读博士,暨南大学文化交流中心特聘书画家。)
13《羊城三月》180×97cm
14《和风》101×68cm
15《云晓春光》233×320cm
16《晨晖》68×46cm
17《深山飞泉》136×68c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