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谷叠翠 210cm×145cm 2012年
岭南画派最早提出来“中西融合”,当时提出来的山水画大多数来自于写生,但是这种山水画以写生为主,还没有提升到山水画的境界。
另外还有一种情形,随着对传统笔墨认识的深入,认为笔墨是最重要的,画什么样的山,画什么样的水都不重要。此外又出现了一种情形,以黄宾虹的笔墨为山水画的基本笔墨样版,也就是说在今天的山水画发展的历程出现了截然相反的两种情形,怎么样能够推动当代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在我看来一直是一个问题,正好在广东美术馆举办了胡江山水画的作品,我认为他的山水画作品,或者是他对山水画探索的个案,正好跟我谈的问题做了一个很好的解答。
第一个是胡江先生早年从事雕塑艺术创作的,他对于西洋画,尤其是对西洋画的造型和体量的理解可能比一般人更深入。因此在今天的展厅里面看到的首先是胡江先生对岭南绘画的一种继承性,比如说,从他的老师陈金章先生,还有关山月先生和黎雄才先生,他们都是从写生出发,在写生的基础上来提炼生活。
第二个就是岭南画派的笔墨主要是来自于北宗,用笔的刚健形巧,我觉得在写生和用笔的刚健形巧上很显然是胡江先生山水画创作的基础。那么我们今天在这样一个山水画的展厅里面看到他对于大自然的“博采众取”,使自然山水画在他的画面里面得到了很好的呈现。也就是说他的山水画不像别的山水画一样反复的重复,用山水符号来表现自己的一种情感,通过每幅画,每个画面的构图,所取的山石、树木,包括气候的选择,是朝霞还是黄昏,我觉得他有自己独特的感受,我相信这种感受来自于岭南画派所倡导的“中西融合”,在笔墨上也受到了陈金章先生和关山月先生、黎雄才先生的影响。
雄峰破晓 100cm×68cm 2011年
我觉得胡江先生今天在广东美术馆展览的还有另外一种意义,就是胡江先生还受到了李宝林先生的影响,那么李宝林先生的李家山水,也就是京派李可染先生创造的“李家山水”的一些影响。所以我们在展厅里面看到了胡江先生形成自己个性风貌的山水画,其中大部分有“李家山水”的影子。比如说他改变了关山月先生和黎雄才先生用线条的一种方式,更多的是用积墨偏锋用笔,除了这种用笔方式的改变,我觉得特别是在他的画面整体的构图上,可以看到这种代表胡江先生山水画特色的构图,几乎画面中很少有烟云的大面积的留空、留白,以虚写实的方法,他的画面很多都是靠具体的表现山石的结构,尤其是把天空去掉,把近景的山、石、树、木去掉,尤其是擅长表现中景和远景。如眼前的作品实际上是表现丹霞地貌的山水画,大家可以看到真正表现丹霞山水的自然特征,这幅是一个长构图,是一个宏宽型的构图,在这样一种宏宽构图里面有丹霞地貌的特有的山、石形象,最可贵的是他能够把山水形象通过大面积的云气,尤其是近景和中景,这些空间的处理,我觉得最有他的特点。
《万古丹霞》在创作中
今天来看胡江先生的山水画和别的山水画家不同的地方,首先他去符号化,去传统的笔墨画符号性,在他的山水里面让你体会最多的,最能够代表山石风貌的是对于中远景的表现。像这样一种大江大水,长焦距镜头的景深一种表现,近景很少,这个和传统的山水画并不完全一样。我觉得他学习“李家山水”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惜白如金,就是画面中如果有留白的话一定是飞瀑、流泉、烟云。但是这些留白都不是大面积的,而是处理最精妙的一些地方,或者是他也把“李家山水”的那样一种逆光的方法巧妙的转化为画面空间的一种留白的处理上,所以我觉得在当代中国山水画坛上他解决了什么样的问题呢?解决了一个怎么样从写生山水提炼成一个意向型的山水。
恩施大峡谷 210cm×145cm 2013年
我们今天山水画派很缺乏的就是后期意向提炼的过程,就是你可以从丹霞山水这张画里面可以看到肯定有写生的基础,但是仅仅写生不成为山水画,肯定有自己的意向提炼和升华的成份里面。我刚才举了这么多他的山水画特征,其实都是提炼升华的结果。那么用笔墨方面特别讲究水的成份,我觉得这种笔墨水的成份也是李家山水的笔墨山水的特点。
深谷春声 160cm×250cm 2014年
不管怎么样,我觉得今天我们在广东美术馆看他的《江山祥云》的作品,可以让我们关于当代山水画怎么样发展的思考。这个展览叫做江山祥云,取自于他的一幅山水画的作品,江山并不是一个具体的黄山、太行山、昆仑山、华山,讲的不是具体的山,而是祖国的山,在他的作品中既能够看到他真山真水的很切实、很深刻的一种体验,但是他把这种体验升华为对祖国江山的一种描绘和歌颂。祥云当然山水里面一定要有云,没有云就没有灵气,但是他的画面处理的云彩和我们看到的其他的山水画家并不完全一样,他是非常谨慎的小心奇妙的来使用他画面当中的留白和处理云的问题。他的云在表现云的时候和一般的山水画家不太一样,有的人是仅仅留白,有的是靠大部分的熏染。但是他留白的祥云,可能更用偏锋、积墨的方法来处理。
入冬早雪 34cm×34cm 2020年
我刚才谈到他的山水画的特点,特别是强调他对于中景、远景的处理,或者是擅长处理峡谷风貌的从近到远的一种变化的关系。他特别喜欢,或者是特别擅长表现山体的从近到远的一种深度感。这种深度感表现空间的,这样一种表现空间和体量的意识,也可以说是无形的意识,来自于他早年创作的雕塑,这是一方面的特征。
还有一个特征就是胡江先生早年从事书法创作,就是说他的书法功底,他对于书法艺术的创作体味比其他的山水画家更加深刻。所以在他的画面里面还有另外一个特点,他在表现远山的时候和很多的画家用淡墨和偏锋去处理远山并不完全一样。他的远山仍然用中锋、勾线甚至是焦墨去处理,在这样一种焦墨勾线的远山的处理上往往是不留天不留地,让你感受到一种阴塞感,让你的视觉更加集中在他所表现的峡谷地貌的表现上。所以我觉得这样一些艺术的特征和他所取得的个性风貌是来自于他对于雕塑的认识,来自于他长期在书法上达到的一种艺术的成就。
不管怎么说,我觉得今天广东美术馆举办胡江先生以江山和祥云为主题的山水画作品,对山水画如何发展,如何传承和创新都具有启示意义。(文字根据尚辉先生接受记者采访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本文题目是编者加的)
万古丹霞(请横屏欣赏) 200cm×1000cm 2015年
胡江,广东省电白人。现为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院研究员兼南方分院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河山画会理事,广东岭南诗书画研究院执行院长,暨南大学兼职教授、暨南大学两岸四地文化交流中心副主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