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证号:10853 
  著名画家初中海官方网站  
首页 简介 新闻 作品欣赏 相册 给我留言 与我联系  
 作品分类
网站分类:
中国画
     未定义分类
书法
     未定义分类
 相册
未定义分类
 站内搜索
关键字:
类别:
 
 服务公告

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加微信联系我们
 新闻详细信息
弘堂随笔
时间:2007-12-2 13:02:16 点击次数:2368

时人或谓书法易,我谓书法难。谓其难者有三。其一书法艺术功夫含量非常之大,需要勤奋刻苦,持之以恒,即东坡所言“笔成冢,墨成池,不及羲之即献之,笔突千管,墨磨万锭,不作张芝作索靖是也。”其二书法艺术需要有字外功夫,开阔视野,由于中华文化长期历史发展之造就,书法艺术已至成为传统文化的核心。书家若无深厚的传统文化功底,其书法亦难以进入高层次大境界,即黄山豰所言“学书需要胸中有道义,又广以圣之学,书乃可贵者。”其三,书家还须而得住寂寞,脱落名利,肯定“独上高楼”之寂寞,与“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之磨砺,以一颗自由飞翔之心灵进行书法创作,方可追求“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之奇妙境界。如斯三者,不亦难乎?

清人刘熙载云:“书者如也,如其才,如其学,总之曰如其人而已!”可为一语中的。北宋林和靖先生,终身隐居西湖孤山,赏梅养鹤,时人称其为“梅妻鹤子”,其人雅逸淡远,其书《自书诗卷》扬名清劲遒丽,远离尘俗,人评其书“得梅之清”,“清莹含冰玉”。书本性灵,自成一格。时人浅俗之书或有妄以声斯力竭为雄强豪放,或有妄以淡然无味为雅逸,或有妄以横抹竖涂为率真者,乖离本性,强求创新,急功近利,事倍功半矣。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是对艺术品质最准确的概括:创作心态的自由和创作形式的自然。具体到书法,我有二解:一是应该学习古代书家“书法三昧”的雅逸精神。“志于道”而“游于艺”,游戏其中,乐在其中,乐此不疲,昼少一些名利之心。二是努力追求书法创作的浑厚天成与率真自然乃是经过千修百炼后方可达到的一种玄妙境界,修炼中坚实的书法功底与丰赡的学知修养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缺一不可。

杨凝式之《韭花帖》滥殇于“二王”,与《兰亭》堪称暗合明离,所谓“暗合”者,亦即“神合”。乃指《韭花帖》的创作方法来自于二王体系,其清远的气息与《兰亭》极为相似。所谓“明离”,亦即“貌离”,主要是指《韭花帖》所呈现的书法视觉美与《兰亭》别具一格,前者疏秀空灵的林泉高士,后者是端庄飘逸的儒雅学子。而《韭花帖》奕奕神态的显现,则依托于书家极致丰富变化的结体。书法作为有形体可以观感的空间艺术,岂可不重结体。时下或有片面理解逸少,卫夫人者,一味强调笔法,则不敢苟同矣。

书法以用笔为先,抑或以结体为先,历代书家见仁见智。钟繇语曰:“用笔者天也。”表明用笔用书法这基础和前提,书法之美本于用笔。卫夫人云:“三端之妙,莫先乎用笔。”赵孟頫亦云:“书法以用笔为止。”康有为言:“书法之妙,全在用笔。”现在沈尹默说:“龙蛇起伏笔端出,使笔如调马驹。”而一向被誉为“南碑瑰宝”之一的《宝子碑》,因其结体之奇肆而为后人赞作“端朴如古佛之容”。《灵庙碑》《姚伯当造像记》两碑结字亦变化多端,于欹斜反正、疏密敛张,高低藏露之际造险破险,出奇制胜,极尽丰富变化之妙。初唐四大家之一的欧阳询则有“欧阳结体三十六法”传世。北宋黄豰的书法“以平等观作欹侧字”“超超之著”“格律清迥”,“望之如高人胜士,令人敬叹”,造诣独步当时。其书法结体中宫收紧,由中心向外作辐射状纵横伸逸,大撇大捺,长横长竖,如英雄之横戈,如武士之列戢,雄放豪强,气魄宏大,书法个性其鲜明。明末清初的八大山人,被宾老认为“书法第一,书之第二。”以其书家独具的构图意识揉于书法之结体当中,险绝多于平正,不和谐中取和谐,怪极亦复正极,书法成就独标一帜。现在书法教育的奠基者之一陆维钊先生则认为,书法应该在结体、笔法、神韵三方面俱佳;笔法需勤学苦练,神韵乃水到渠成,结体则应苦心经营,书家的风格职能由结体来区别,启功老非常重视结体,主张书法以结字为先,在其《论书绝句百首》中写道:“用笔何如结字难,纵横聚散最相关。”吾谓用笔见功力,结体见性情。用笔乃结体之基础,然则“不从间架结构入手,用笔亦无由问津。”书家通过用笔锤炼结体,通过结体修炼用笔矣。

谢赫绘画“六法”问世以来,六朝以后的历代画家都奉为圭臬,无一人敢出言否之。当历史的河流行至清初顺康时代,此时画坛出现了一位旷世奇才,清初“四高僧”之一的石涛,号清湘老人,别号大滌子、苦瓜和尚,面对前贤特立独行敢于发言:“太古无法,太朴不散;太朴一散而法自立矣。”“法于何立,立于一画。”“以”一敌“六”,石破惊天。石涛 之“一画”,何义?合乎《老子》之“一”也。《老子》曰:“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可知由“一”而繁衍亿万也。石涛又云:“一画者,众有之本,万象之根。”此“一画”乃大千世界亿万之物象之本之根也,中华传统文化之最根本的“一”也,以石涛以“一画”而代表。“立一画之法者,盖以无法生有法,以有法贯众法也。”有“一”足矣,何必“六法”哉!百条千条,法如牛毛,法度规矩为人所立,但切莫忘记“一画”为最根本之法。书艺绘画创作最重神来之笔,天然之韵,囿于众法而远于“一画”之法,恐难以如愿。

书法艺术学习与创造是一个从有我到无我再到有我的过程。清人刘熙载言道:“书贯入神,而神有我神他神之别。入他神者,我化为古,入我神者,古化为我也。”当我入古神之时,便是从有我到无我,是继承是学习,需耐得住寂寞,捱得清苦,肯下功夫,持之以恒,舍此别无它路可走。后人我神之时,便是从无我到有我,是变化,是创新,需有勇气摆脱前人巢臼,有能力超越古人堂奥,才能“腕下出已面”形成自家风貌。古往今来,书坛上名留青史者莫不如此,如南朝智永,唐之怀素,宋米芾,元之赵孟頫,明之董其昌,清之邓石如,近现代如李叔同、陆维钊、沙孟海等书坛巨子,都是“用最大的功夫打进去,用最大的勇气打出来。”但理如是,行之却难,但于同道共勉。

书法需要灵性,没有灵性的书法缺乏鲜活的生命力,如同张僧繇笔下尚未点睛之龙,虽形体具备,却难以传神达韵。于之同时代的大画家顾长康说:“手挥五弦易,目送归鸿难。”故作画描绘任务的动作状态比较容易,但是欲准确地传达出人物的神采情韵则很困难,书画同理。
书法之灵性源自书家的气质与学养,纵观书史,凡神情散朗者,其书必有林下风气;足散人怀器朗神俊者,其书如皋鸣鹤龙耀云津;雅流爽万之士,其书则清心玉映轩轩韶举;雄强伟霸之士,其书则天风海雨道劲郁勃。
书家之气质学养,源自书法“字外之功”,“问渠何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书法绝非仅仅在于“技”,更究竟于“道”。书法的本质:道,首在文化,其范围又是传统的。因此书家的传统的文化修养之高低,将直接决定着其各自的书法前途。青灯古卷,开卷有益。
友情链接中国美术协会网 |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网 | 书法家王运涛官方网站 | 画家田小东官方网站 | 画家赵子忠官方网站 | 画家史贵仁官方网站 | 画家蔡元甫官方网站 | 画家赵慧斌官方网站 | 画家杨仕芳官方网站 | 书画家曹大经官方网站 | 画家刘素丽官方网站 | 书画家孙东旭官方网站 | 画家齐建民官方网站 | 画家刘峰官方网站 | 画家张丽官方网站 | 画家彭廷龙官方网站 | 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边杰官方网站 | 油画家黄艺豪官方网站 | 画家李国兴官方网站 | 画家王洪祥官方网站 | 邱楚莲官方网站 | 画家汪国岛官方网站 | 油画家李宾官方网站 | 画马名家刘院明官方网站
首页 | 简介 | 新闻 | 作品欣赏 | 相册 | 留言 | 与我联系
管理助手 | 免责声明
点击次数: 221389
chuzhonghai.caanet.com.cn | 著名画家初中海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