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网
庞薰琹照片

庞薰琹

擅长工艺美术
籍贯:江苏省常州市

简介

庞薰琹(1906—1985)字虞弦,笔名鼓轩,江苏常熟人。位于常熟西乡塘桥的海虞庞氏是个耕读世家,出生于书香门第的庞薰琹曾学医,后弃医从艺:1925年赴法国,入巴黎叙利恩绘画研究所学画。1927年在巴黎格朗歇米欧尔研究所深造。1930年回国,并积极地加入当时有进步倾向的新兴美术启蒙运动组织;1931年在上海开设自己的画室,1932年与倪贻德等人创建中国现代美术史上第一个自觉吸收借鉴西方现代派美术成果、有宣言、有纲领的学术性社团——“决澜社”,在从事商业美术实践的同时筹备开办中国第一批现代意义的设计机构——大熊工商业美术社,1933年又举行工商业美术展览;1939年受朋友鼓励,开始研究古代装饰纹样,并绘著《中国图案集》,后因受聘于中央博物院筹备处,有机会继续研究中国古代艺术品、深入贵州少数民族地区收集、整理大量民间艺术资料,历经二十五年坎坷铸就《中国历代装饰画研究》;1940年任四川省立艺专教授兼实用美术系主任,1947年在广东省立艺专任教授兼绘画系主任,兼中山大学教授,1953年在北京中央美术学院任教,并负责筹建中央工艺美术学院,1956年迎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成立(终于完成了30年前的心愿),并任第一副院长,此举奠定了新中国工艺美术及现代设计的教育体系的基础。1957年被错划成右派。1979年恢复政治名誉,恢复高教级别。198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3年举办建国以来第一次个人画展。1985年逝世。家属将庞氏遗作479幅捐献桑梓常熟,于常熟高等专科学校(今常熟理工学院元和校区)建庞薰琹美术馆收藏、陈列。

庞薰琹是20世纪中国美术史上分量极重的人物。他早年赴法学习后毅然回国,发起和组织中国现代美术史上第一个有宣言、有纲领的美术社团——决澜社。他的艺术实践开启了中国艺术的现代之门,使20世纪的中国开始与世界同行。他创造了中国画中西结合的形态,将西方的造型方式融入中国画的语言系统,表现了民族化的情感与形式。他一生研究探索传统装饰艺术,开拓工艺美术教育。无论其艺术成就还是其教育贡献,都使他成为20世纪中国现代美术的奠基人。

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