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正文 |
始于造化 归于心源 时间:2015-12-17 14:40:29 点击次数:9499
——读李辉的画 徐恩存
在艺术创作相当个人化的今天,把千百年的古训“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读解成为“始于造化,归于心源”,说明了艺术创作在当代语境下的重心转移,也体现了艺术取向的重大变化;那就是,艺术家以自身的艺术气质来选择创作对象,而不是放弃自身气质去俯就创作对象;更反映了在现代文明笼罩下的当代人在疏离自然的同时,对自然的强烈感念,因而更乐于借助自然符号云营造心灵的栖息地——精神家园。
我读福建青年画家李辉的水墨作品,便产生了这样的感受,李辉以自己的艺术与对艺术的真诚,汇入了当代艺术潮流,他以自己的艺术塑造着作为当代画家的形象。这一评价,不仅只是技术意义上的,更是观念意义上的。
李辉画荷,脱去艳俗与浮华,追求内在精神品格,强调以“始于造化”所启迪的,对永恒结构的魅力的追求;因而,笔下的荷花意象,缘于造化,去非逼真表达,而是将其转换为心象,成为心灵意绪的载体,再以氤氲率意的笔墨形式给以表现。在这种表现中,笔、墨在水与纸的参与下,渐渐凸显为一种纯粹的、独立的美感与魅力,与题材本身的规定若即若离;那种朦胧、虚幻的笔墨,扩大了“没骨”法的范畴与边界,平添了一种类似“抽象”意味的美感。
为了达到移情的目的,李辉在水墨写意之外,又兼容了小写意画法,在工写兼具的手法中,把工笔与写意相融、具象与抽象相融,长线与短皴结合、短线与渲染结合、长线与短线相交,在看似无序而纷乱的画面中,建立起有序的整体结构,使之产生“险处逢生”、“乱中取胜”的效果,颇有高人一筹,令人拍案叫绝之处;《荷塘过雨》、《风霜半池莲》、《听雨》、《藕花深处》、《白莲花·红蜻蜓》、《留得枯荷听雨声》等,都是此类佳作,特别是《红衣落尽秋风生》,以长卷展开,以线的勾勒为主,敷以墨色,用笔随意,却胸有成竹,随心所欲,而方寸不乱,在纷乱如麻的各种线型中,经过墨色浓淡的填补与挤压,遂显出莲叶、莲蓬与枝梗纵横交错的千姿百态,点、线、墨在无序中形式有序,展示出生命的四序如环,浮生一往的规律与本质,偶然中隐含着必然,纷乱的矛盾与无序的图形,都具有存在的同一性。分析作品,我们发现,李辉善于运用意象乃至抽象形式语言,在各种大小、形状不等的三角形、矩形、四方形的变化、扭曲、夸张中营造“连叶无穷”的意象,各种线的密密交织把空间分割为丰富的层次,在虚无的叠加与线墨的构成中,体现了水墨美感的纯粹性,抛弃了功利因素,而获得了出神入化的意境。
事实上,李辉所作莲叶、莲花,已非现实中的荷花,他是以天、地、人为一体,将自己与荷花同等视为自然之道的一部分;基于这样的理论,画家个体的“我”,在画面中与“物”的莲叶、荷花会合,在这里,即摒弃了物,也摒弃了我,物我两忘,然后物我合一,遂汇入无穷大化之中。李辉的作品,目的不在于以一枝一叶一花的娴熟技法取悦于人,而在于以特定的手法,营造另一种时空意识,达到同中求异的艺术目的。 徐恩存:著名美术评论家 《中国美术》总编 |
|
关于美协会员网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著作权与商标声明 | 法律声明 | 服务条款 | 隐私声明 |
授权者版权所有©2025 |
电话:010-62873646 传真:010-62873646 电子邮箱:kefu@meishujia.com.cn 联系QQ:25163238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