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正文 |
大器风范:著名画家王晓峰山水印象 时间:2018-8-6 10:33:06 点击次数:6816
![]() 其国画作品曾入选第七届全国美展,第九届全国美展,全国首届花鸟画展,中国画三百家画展,纪念“五二三”讲话发表六十周年画展,全国美协会员第二届、三届中国画精品展。获国际金奖三次、银奖一次,省金奖、银奖多次。1987年赴中国美术馆参展,其展览作品《春消息》被中国美术馆收藏,1994年作品《春酣》被中国国民党名誉党主席连战先生收藏,2009年作品《苍松叠翠·碧水长流》被人民大会堂收藏,2012年巨作《江山如此多娇》在上海展出后被宝龙集团收藏。 先后几十次在上海、杭州、广州、苏州、无锡、宁波、台湾、香港等地以及日本、美国等国家举办个人画展,出版个人画集多册。2007年被评选为当代30位最具学术价值与市场潜力的山水画家。 王晓峰山水印象 文/石生玺
王晓峰的山水作品弥漫着一种开阔、辽远的景致特征,他从未来将那些现实中的山水在画面中进行重复地罗列组合与直观再现,他试图将那些来自客体自然的山山水水进行主观情感的提炼与概括,将那些原本没有生命的物象赋予生命的色彩,在艺术情境中开拓出一个包容世间万物的山水气象。
![]() 《云山无尽碧水长流》360×145cm 而在这些景物的描绘中,那些表现生命力的场景似是有意地经营,在画面中,无论鹤群、飞鸟抑或骏马,都处于相对次要的位置,但在与山川溪流的交映中,却涌动着生机与自由、惬意与温馨。作品在既能较好地把握大山意象时,又能注重细微,从具象中提炼精神,在统一中实现具体情境的过渡,流畅而自然。正是这些生命个体的存在,与静穆的山山水水形成了动静的制约与关联,在幽静中蕴含生机,在活力中又内敛深沉,从而以内在语体自身的表达将画面形成一种由视觉冲击传递出的张力与动势。 ![]() 《苍松叠翠碧水长流》360×145cm ![]() 《香格里拉》180×96cm 王晓峰的山水作品不是模式化的,他既能描绘细致工整、繁杂微妙的山水主题,同时也能利用笔墨的本体语言进行创新。在《伐歌出山》《溪山春晓》等作品中传达出的就是融合写意元素的风格特征。他充分利用了色与墨的对称、互补与冲染,将它们完整地交融在一起,墨中含色,色中蕴墨,以情绪般的体验,捕捉住了一份雾气萦绕的空蒙,开拓出一个浪漫深沉、极富想象力的物象空间。而点缀其间的白色鸟群,渐行渐远,与画面中的黑色形成鲜明对比,以渺远的思绪、物化的距离,展现出一种初显于混沌天地间的微茫气象。 ![]() 《峡江雨后尽朝晖》180×96cm 王晓峰的山水作品,表现着人在画面中的归隐因而开启了一种画面中虽没有人的迹象,但处处都将人的联想与感情融入其间的鲜活因素,从而表达了一种人的内在情绪与理想化提升及人生涤荡。也正是由于画面回避对于于作为个体的人的安置,而重于把物象进行艺术化的再现,所以画面语境中有着一种十分清晰的创作倾向:用生动的艺术语言贴近生活与自然,用动人的景色贴近人们的情感,从而在追求“大美”的意境中抵达空冥。 ![]() 《祥云土地》170×170cm 需要指出的是,在王晓峰的山水作品中,他所选择的精致带有了历史感的痕迹,有一种生命的持重感与力量。他不去关注风花雪月的往昔,只是将画面停留并定格在那些真正能打动人的、给人以震撼的意境中。他一直倾力探索表现的是山的沧桑与浑厚,而不是凄凉与悲壮。因而,他笔下的山水少了一份苦涩的经营,多了一份情感的执守。他把对家乡的眷恋、故土的热爱,执着地付出,用厚重的生命力深化了作品的艺术情思与内涵。 ![]() 《金色十月》168×168cm |
|
关于美协会员网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著作权与商标声明 | 法律声明 | 服务条款 | 隐私声明 |
授权者版权所有©2025 |
电话:010-62873646 传真:010-62873646 电子邮箱:kefu@meishujia.com.cn 联系QQ:2516323857 |